黄宾虹在画山水时,有一个非常重要秘诀,那就是“用水九法”
摘要:在历代山水画论中,对于笔法、墨法、章法等的论述非常详尽。但对于水法,古代一些山水大家在讨论画法是偶尔提到过,但是真正把用水提到“法”的高度,就是近代山水宗师黄宾虹。遗憾的是还没来得及详述其法,便已作古。幸运的是他的学生王伯敏根据黄宾虹的生前论述的“水法”,加以整理并加以发挥,撰写出《中国画的“水法”》,弥补了黄宾虹生前的遗憾。本文就黄宾虹山水画的“水法”作一简单探讨,希望能引起后世山水画家的重视。
关键词:山水画;黄宾虹;水法;墨法;笔法;
图片
黄宾虹《山林幽居》
一、黄宾虹关于“水法”的具体经验是怎样的?
黄宾虹作为近代非常著名的山水大家,他集古之画学大成,无论在笔墨技法上还是画学理论研究上都具有非常突出的贡献。黄宾虹非常重视笔墨对山水画“写心”的作用,总结出画山水画常用到的“五笔七墨”。同时,他还把“用水”上升到法的高度,可见他对水的使用是多么的重视。他通过大量的绘画实践中,深入研究“水”对画面的微妙影响,并熟练掌握了各类“水法”技巧的实际运用,利用大自然带给他的启示,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运水法则,将山水画之“水法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图片
黄宾虹《西泠桥上所见》
黄宾虹水法有九种用法:一曰“水带墨”;二曰“水破墨”;三曰“墨破水”;四曰“色破水”;五曰“水破色”;六曰“渍水”;七曰“凝水”;八日“泼水”;九日“铺水”。
“水带墨”就是在作画前,或作画过程中,笔洗净,使笔毫含较多的水分,然后笔尖蘸墨。绘画是先点浓墨点子,可以是点叶或点苔,如大混点“组叶”或浓墨苔点等。笔毫上的墨与水自然晕化,作画时候一气呵成,直到笔头水分干枯为止,画面墨色变化极其自然丰富。
“水破墨”是指落浓墨于纸、绢上,然后笔毫蘸清水破之。运用这种方法,特别要注意“水破墨”的时机,必须要先让浓墨快干了再以水来破,否则就会模糊一片,得不到想要的效果。
“墨破水”则与“水破墨”相反,“ 墨破水”是水先落于纸上,然后破之以墨。两种方法相似,但在用墨用水有先后,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同,有时很难明显区分。黄宾虹通常在表达如烟雨时,善用“水破墨”,而在画晴岚之景时,则用“墨破水”。
用水之法,有“水破墨”,也有“水破色”。若与“墨破水”、“墨破色”、“色破墨”、“色破水”等等随机应用,就会使画面千变万化。“水破色”和“色破水”,其“破”的原理与“水破墨”和“墨破水”相同,只是破出来的感觉不相同。
“水破色”,先是用色于纸,然后以水破之;“色破水”则先落水于纸,然后以色破之。细辨,其表现效果不同,但实际运用起米。有时就顾不上“水破色”与“色破水”之分,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,两法即一法。
“渍水”,黄宾虹在表达“壑间烟霭”、“山色有无中”等意境时常善用此法。在画法上,用墨有“渍墨”,用色有“渍色”,用水有“渍水”。“水渍”或“渍水”,就是在宣纸上留有一种带有灰色的水渍痕,干后不退。其画法是,持水淋淋的笔在纸上点和画。“水渍” 有两种,一种发黄晕,一种带有灰色的水痕。“渍水”有“清水渍”、“墨水渍” 、“矾水渍” 、“粉水渍”、“醋水渍”和“豆浆水渍”等。除“清水渍”外,凡加其他成分的水渍,其性质各不相同,绘画的效果也不同。
“凝水”是笔尖带足水,用笔慢点于必须点之地方,水一点上去,任其化,任其凝,点得多,半透明,似联珠。黄宾虹在画山水、山顶、山脚时,会用“凝水”之法,山顶增光亮、添韵味,让山脚深奥处凸显出,增添几分精神。但在具体绘画作品的表现上,“凝水” 与“水渍”难以严格区分,但又有紧密相联,如果两法合并,不妨通称“渍水”。
“泼水”是指泼不带墨或色的水。其方法是泼水时,要待画上的墨色干到百分之八九十(即不要干透),持水之笔在这上边按需要表现的方向施之以水。
“铺水”就是在一幅将要完成的整幅作品上,铺上一层水,目的在于使一幅山水画的各个元素得到更加统一和协调的整体效果。
图片
黄宾虹《湖山晴霁》
二、黄宾虹精到的“水法”是其画面产生“气韵生动”的核心技法。
谢赫在“六法”中明确指出“气韵生动”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最高法则,而“气韵生动”的关键在于“骨法用笔”。“骨法用笔”是产生高质量笔墨线条的先决条件,高质量笔墨线条与恰如其分的“用水”关系非常密切。可以这么说,不会用水的画家,其笔墨线条质量一定不会太高,当然其画面也就不会产生“气韵生动”了。
图片
黄宾虹《湖山幽居》76×31.5cm88
黄宾虹的山水画浑厚华滋,笔墨洒脱老辣,这与的他那精到的“用笔”、“用墨”、“用水”分不开。黄宾虹到了晚年对于“水”,则是大铺大用。因而也大大地加速了他的变法。他画《青城坐雨图》、《溪山烟蔼》等,不但在最后一个过程中运用铺水法,就在作画的过程中,无时无刻不用上铺水法。有些地方,他把水铺到宿墨点上,宿墨点化开了,他还继续用水铺,结果又达到水破墨的效果。他的铺水法有两种,一种是等到墨色干到八、九成再去铺;另一种是把纸反过来铺水。1949年春,他在自题《西冷晓望》中说:“古人墨法,妙用于水,水墨'神化’,为之细绳。此写西冷晓望,放阔笔点染,不假修饰涂泽为工也”。
三、结语。
艺术家的可贵,即在于敢尝试,敢创造。黄宾虹就是这样一位在山水画艺术上的创造者和实践者。黄宾虹的这九大用水经验非常值得山水画爱好者认真学习和研究,此“用水九法”对当代山水画表现语言指明了创新方向,丰富山水画的表现技法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